大陆有一家“上海银行”,还有一家“上海商业银行”,但台湾居然也有一家“上海商业储蓄银行”,这三家到底是啥联系呢?
答案是,大陆的两家一点联系也没有。但这家台湾的“上海商业储蓄银行”和大陆的“上海商业银行”本来是同一家,但是现在却不是了。这线年,陈光甫先生在上海创立了“上海商业储蓄银行”,并在大陆和香港广设分行。新我国建立后,陈光甫既不乐意去台湾,也无意回大陆,仅仅派出自己的代理人处理在内地的业务。1950年,陈光甫将香港分行更名为“上海商业银行”,从此与大陆的“上海商业储蓄银行”脱离联系。1954年,他在台北兴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管理处,持续自己的金融工作。1964年,台湾核准“上海商银”在台北市开业,成为仅有来自大陆并迁台复业的民营银行,复业后的上海银行就运营至今。而他1976年卒于台北。
这样你懂了吗?“香港上银”后来就到了台湾,变成了“上海商业储蓄银行”。而本来大陆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,便是现在的“上海商业银行”。
有意思的是,陈光甫的上海商银以“操控股东”身份,持有“香港上银”约60%的流转股票,而“香港上银”则持有大陆上海银行3%的股票。也便是说,台湾的“上海商银”创建了一种“沪港台”彼此穿插持股的联系,所以这个银行50%以上的年度获利皆为海外据点奉献,这让忙于“在台湾岛内商场之间的竞赛”的台湾同业仰慕坏了。
那么,陈光甫是谁?简单说,他是民国初期的金融牛人。年少时的他吃苦学习英文,之后考入汉口邮政局。才22岁随我国代表团参与美国国际博览会,然后就留学美国,在那时真的是很超卓的精英了。结业后回国,没多久就被江苏巡抚程德全任命为“江苏银行总经理”。之后更是一路青云直上,1911年辛亥革命后,又被任命为“江苏省银行监督”。1914年转任我国银行参谋,基本上便是全我国的银行都是他管了。翌年6月兴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,本钱从开始的10万元发展到后来的500万元,分支机构遍布全国,由此登上上海银行公会会长宝座,成为上海金融界的首领。
现在的上海商银是闻名的“荣氏宗族”来管,详细的大家长便是高龄九十岁的荣鸿庆,是荣氏宗族海外代表人物之一,荣氏宗族第二代,荣毅仁的堂弟。他一起也在香港运营纺织和房地产工作,现为上海申南纺织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。在他的带领之下,信任上海商银会愈办愈好。